学生涉及合同诈骗的情况通常指在校或刚毕业的学生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因法律意识淡薄而参与了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行为,导致对方当事人财产损失。此类行为可能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的合同诈骗罪。
- 主体资格:根据《刑法》规定,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成为合同诈骗罪的主体。因此,即使学生未满十八岁,但若已满十六岁,仍需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
- 主观要件:构成合同诈骗罪需要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这意味着,学生在签订合同时必须是出于非法获取他人财物的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 客观表现:具体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实施了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 数额标准与情节严重程度:对于合同诈骗罪,《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明确规定了不同的量刑档次及其对应的数额标准和情节严重程度,如“数额较大”、“数额巨大”等。
- 法律责任及后果:一旦定罪,将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综上所述,学生参与合同诈骗不仅违反道德底线,更触犯法律红线,必将受到法律严惩。建议广大学生增强法制观念,远离违法犯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