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询问的是:若因合同诈骗而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将会面临哪些具体法律后果和影响。他想了解这方面的详细法律规定以及可能的法律责任。
法律限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2017年修正),失信被执行人将受到多种限制,包括限制高消费、禁止乘坐飞机和高铁等交通工具、限制购买不动产、限制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等。
财产执行:法院会全力执行对失信被执行人的财产判决,冻结、查封、扣押其名下资产用于偿还债务。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43条,法院有权扣留、提取被执行人的收入;第244条规定,可以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的财产。
信用惩戒: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后,其信息将被公之于众,严重影响个人或企业的社会信誉,可能导致商业合作受阻,银行贷款困难等。
刑事责任:如果合同诈骗金额达到法定标准,可能会构成刑法中的“合同诈骗罪”,除民事赔偿外,还可能面临刑事责任,如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4条)。
恢复名誉:当被执行人履行了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或者与申请执行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并经申请执行人确认履行完毕,法院应当裁定终结执行并删除失信信息(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第9条)。
综上所述,合同诈骗成为失信被执行人将面临严格的法律限制和严厉的社会惩罚,同时,也应意识到只有积极履行法律义务,才能消除不良影响并恢复自身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