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关心的是:在二手房屋买卖过程中,如果遇到合同诈骗,如何识别并追究法律责任?以及,根据最新法律法规,受害者应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分析如下:
识别诈骗:诈骗通常表现为虚假房源、拖延交易、拒签合同或篡改条款等。警惕对方承诺过高不切实际的优惠,以及缺乏有效产权证明。《合同法》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无效。
法律责任:诈骗行为构成犯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有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诈骗金额达到一定标准(如3万元人民币)将被刑事追责。
证据收集:保存所有交易记录、通信截图、转账凭证等,作为证明诈骗事实的证据。《民事诉讼法》规定,证据必须真实、合法。
保护权益:首先,及时报警;其次,寻求专业律师帮助,通过民事诉讼途径追讨损失;若构成犯罪,受害人有权向公安机关报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规定,消费者享有依法求偿权。
防范措施:签订合同时务必审慎,选择正规中介,核实房产信息,尽量采用资金监管等方式降低风险。
总结:在二手房买卖中遭遇合同诈骗,关键在于识别诈骗行为,保留证据,依法维权。同时,增强自我防范意识,确保交易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