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提问的核心是想知道在涉及合同诈骗及挪用资金这两种违法行为时,其具体法律责任、构成要件、量刑标准、证据要求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
法律责任: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而挪用资金罪,《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指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构成要件: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主观上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客观上实施了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欺骗行为,并因此取得他人财物。挪用资金罪则需具备主体为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擅自挪用单位资金且符合上述三种特定用途之一。
量刑标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了合同诈骗罪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具体数额起点。对于挪用资金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也有明确界定。
证据要求:在认定合同诈骗和挪用资金罪时,需要收集和固定如合同文本、财务凭证、银行流水、证人证言等相关证据,证明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客观行为、财产损失情况以及因果关系等。
最新法律规定:我国现行有效的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已对这两类犯罪作出了明确规定,随着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例如2020年修正的《刑法》以及近年来发布的一系列司法解释,都对此类经济犯罪进行了细化和严格化处理。
总结来说,合同诈骗和挪用资金均属严重的经济犯罪,不仅侵犯了市场经济秩序,也损害了财产权益,国家法律对此严厉惩治,依法应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调查取证,并根据具体案情确定刑事责任。同时,任何公民和组织都应遵守诚实信用原则,不得触犯此类法律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