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希望了解如何界定合同诈骗行为,即在何种情况下会被认定为合同诈骗,以及相应的法律规定。
欺诈意图:合同诈骗的核心要素是欺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4条的规定,当事人必须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并签订或履行合同。
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这包括编造不存在的商品、服务,夸大自身能力,伪造文件、印章等手段误导对方。
签订或履行合同:欺诈行为需与合同的签订或履行直接相关,如果只是在谈判阶段进行欺诈但未实际签订合同,可能不构成合同诈骗罪。
造成损失:被骗方因欺诈而签订了对自己不利的合同,或者在履行合同过程中遭受经济损失,这是合同诈骗罪成立的重要条件。
达到法定数额: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个人诈骗公私财物价值六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单位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立案追诉。
总结来说,合同诈骗是指在合同的签订或履行过程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导致他人受损的行为,且需达到法定的金额标准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