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希望了解合同诈骗与合同欺诈之间的区别,具体包括这两个概念在法律上的定义、构成要件、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差异。以下是基于资深高级律师视角的详细分析:
-
定义与性质:
- 合同诈骗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4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合同欺诈则指在订立合同时,一方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但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48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
主观目的:
- 合同诈骗的核心在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即行为人从一开始就没有履行合同的真实意图,而是希望通过签订合同达到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 而合同欺诈中,行为人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欺骗手段促使合同成立,可能仍存在履行合同的意愿,只是采取了不正当的方式。
-
行为方式:
- 合同诈骗通常涉及较为严重的虚假陈述或隐瞒重要信息,如伪造资质证明、虚构项目等。
- 合同欺诈可能表现为对商品质量、性能的夸大宣传,或者对服务内容的不实描述,程度上相对轻微。
-
法律责任:
- 合同诈骗属于刑事犯罪,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如前述《刑法》第224条的规定。
- 合同欺诈则属于民事违法行为,受害者可以要求撤销合同、赔偿损失,但不会导致刑事责任。
-
救济途径:
- 遭遇合同诈骗时,受害人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由司法机关介入调查处理。
- 对于合同欺诈,受害方可选择通过民事诉讼程序请求法院撤销合同,或要求违约方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综上所述,合同诈骗与合同欺诈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行为的严重程度以及所承担的法律责任类型不同。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正确判断并采取适当的法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