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提问的核心在于了解“合同诈骗数量较大”在法律上的界定及其后果,以及相关法律依据。
合同诈骗的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诈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数额较大”的界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1996]16号)第一条指出,“数额较大”,一般指个人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单位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这一标准会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所调整。
法律责任: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证据要求:在处理合同诈骗案件时,公安机关、检察机关需收集充分的证据,包括但不限于合同文本、支付凭证、通信记录、证人证言等,以证明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和犯罪数额。
受害人救济途径:受害人可以通过向公安机关报案、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等方式,寻求法律救济,追回被骗取的财物。
合同诈骗罪是严重侵犯市场经济秩序和公民财产权益的行为,我国法律对此设有明确的界定和严厉的处罚措施。面对合同诈骗,受害者应及时报警,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同时社会也应加强合同法律意识教育,预防此类犯罪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