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可能在咨询关于合同诈骗案件中,当涉案金额未达到特定门槛时,是否仍能构成犯罪的问题。他们希望了解具体的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以及此类行为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
罪与非罪的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即使涉案金额未达到司法解释规定的“数额较大”的标准,但如果行为人的行为符合上述定义,则依然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法发[1996]32号)第一条指出,个人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但该规定并不排除在特殊情况下,即便金额未达此标准也可能构成犯罪的情况。
量刑标准:虽然未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但由于情节严重,如多次实施诈骗、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等,依然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明确规定了诈骗罪的基本构成要件及其量刑标准,同时强调了根据具体情节进行裁量的原则。
司法实践中的考量因素:除了考虑金额外,法院还会综合考量行为人的主观故意、诈骗手段的恶劣程度、受害方的损失情况等因素来判断是否构成犯罪及量刑轻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1〕7号)第一条对此进行了详细说明。
行政处罚的可能性:如果行为不构成刑事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公安机关可以依法给予行政拘留或罚款等行政处罚。
民事责任:即便不构成刑事犯罪,受害者也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要求行为人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条,行为人应当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
综上所述,即便合同诈骗的金额未达到法定的“数额较大”标准,但在满足其他构成要件的情况下,仍然可能构成犯罪并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同时,受害者还可以通过民事途径寻求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