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提问的核心是想知道在遭遇合同诈骗后如何寻求侵权赔偿,包括具体的法律途径、所需证据、赔偿范围、责任主体确定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依据等五个方面。
一、法律途径:遭受合同诈骗后,首先应向公安机关报案,启动刑事追责程序。同时,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关于合同诈骗罪的规定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单独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和赔偿损失。
二、所需证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五十条,受害者需提供如欺诈性合同、付款凭证、对方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证据、造成经济损失的相关证明等材料。
三、赔偿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受害人有权请求赔偿因合同诈骗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包括但不限于已支付的价款、预期可得利益损失、为签订和履行合同所支出的费用等。
四、责任主体确定:合同诈骗的责任主体通常是实施诈骗行为的当事人。如果存在单位犯罪情形,根据《刑法》第三十条,单位亦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受害方可向单位索赔。
五、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等相关法律规定,共同构成了处理合同诈骗侵权赔偿的法律基础。
总结:面对合同诈骗侵权,受害者应通过刑事与民事双轨制进行维权,收集充分证据证明诈骗事实与损失情况,明确赔偿范围,并依据我国刑法与民法典等法律法规,追究诈骗行为人(包括自然人与单位)的法律责任,以最大程度地挽回自身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