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在涉及拆迁款的合同中遭遇诈骗,希望了解此类案件的法律定性、构成要件、法律责任、证据收集、救济途径及相应的最新中国法律依据。
一、法律定性:拆迁款合同诈骗属于经济犯罪范畴,具体为《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的合同诈骗罪。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拆迁补偿协议过程中,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即构成此罪。
二、构成要件:1)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2)客观上实施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如伪造拆迁文件、虚构补偿项目等;3)行为发生在拆迁补偿合同的签订、履行过程中;4)被骗对象为拆迁款项;5)诈骗金额达到法定标准(根据《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个人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5000元至2万元以上的,属“数额较大”)。
三、法律责任: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犯合同诈骗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四、证据收集:受害者应重点收集与诈骗行为相关的证据,包括但不限于:虚假的拆迁文件、虚构的补偿项目证明、欺诈性谈判记录、转账凭证、证人证言、视听资料等。同时,可申请公安机关介入侦查,调取更全面、专业的证据。
五、救济途径:首先,受害者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启动刑事追责程序。其次,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赔偿经济损失。若单独提起民事诉讼,可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关于欺诈行为的规定,请求撤销因受欺诈而订立的拆迁补偿合同,并要求返还财产、赔偿损失。
综上所述,拆迁款合同诈骗涉嫌触犯我国刑法中的合同诈骗罪,受害者在面临此类情况时,应明确法律定性、掌握构成要件,积极收集相关证据,通过刑事报案及附带或独立民事诉讼途径寻求法律救济,依法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