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提出的问题是想了解在民间借贷过程中,如何识别和防范合同诈骗行为,以及在遭遇此类诈骗时应采取哪些法律措施。
一、识别合同诈骗
- 虚假主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因此,在签订借款合同时,应当核实对方的身份信息、企业资质等,避免与虚构主体签订合同。
- 夸大收益或隐瞒风险:《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如果对方承诺高回报率而忽视风险提示,应保持警惕。
二、防范措施
- 签订书面协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合同可作为日后维权的重要证据。
- 明确条款内容: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九十九条,“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下列条款:(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二)标的;(三)数量;(四)质量;(五)价款或者报酬;(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七)违约责任;(八)解决争议的方法。”确保所有关键条款均得到明确记载。
- 保留证据材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证据包括:(一)当事人的陈述;(二)书证;(三)物证;(四)视听资料;(五)电子数据;(六)证人证言;(七)鉴定意见;(八)勘验笔录。”在交易过程中,务必保存好银行流水、转账凭证、聊天记录等文件。
总结
在民间借贷活动中,为避免成为合同诈骗的受害者,必须提高警觉性,谨慎审查对方背景,充分理解合同条款,并妥善保管相关证据。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以便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