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民事民法 > 合同纠纷 > 问答详情

合同诈骗的诈骗手段?

用户:140****6584 通化县 2024-11-27 04:56 合同纠纷 浏览量:42527
精选律师最佳回答:
姚娟
姚娟*律师/13728647853(微信同号) 专职律师 立即咨询
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
擅长领域: 公司法、股权纠纷、融资借款、股权激励、改制重组、合同纠纷

用户希望了解合同诈骗的主要诈骗手段及其法律依据。以下是基于资深高级律师视角的详细分析:

  1. 虚构主体或资质:这是最常见的合同诈骗手段之一,行为人通过伪造、变造身份证明、营业执照等文件,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使对方误信其具有履约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4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 虚假承诺:行为人在合同中做出无法实现的承诺,如承诺提供不存在的商品或服务,或者承诺远超其实际能力的供货量。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诚信原则,也构成了欺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52条第(一)项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无效。”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经济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7条规定:“因欺诈而订立的合同,如果损害国家利益,应当认定为无效。”

  3. 隐瞒真相: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故意隐瞒对合同履行有重大影响的事实,如产品的缺陷、债务状况等,导致对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作出错误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54条第(二)项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4. 利用合同条款陷阱:行为人设计复杂的合同条款,设置陷阱,使对方在不完全理解合同内容的情况下签约,从而在合同执行中处于不利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6条第2款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不得利用格式条款并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

  5. 拖延履行或逃避责任:行为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采取各种手段拖延履行义务,或者在出现问题时逃避责任,导致对方遭受损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综上所述,合同诈骗手段多样,但核心在于通过欺骗手段获取不当利益,损害他人合法权益。了解这些手段及相应的法律依据,有助于防范和应对合同诈骗风险。

相关问答
解答律师
姚娟 专职律师
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
公司法、股权纠纷、融资借款、股权激励、改制重组、合同纠纷
服务地区:深圳市
同城律师推荐
  • 秦健峰 专职律师
    广东祥祺律师事务所
    抵押担保、经济仲裁、公司犯罪、公司法、债权债务、自然资源
    服务地区:深圳市
  • 拓娜娜 专职律师
    陕西益图律师事务所
    法律顾问、公司上市、房产纠纷、离婚律师
    服务地区:西安市
  • 范向军 专职律师
    专注民事商事法律咨询
    经济仲裁、保险理赔、融资借款、经销代理、刑事合规、医疗纠纷
    服务地区:惠州市
  • 邓希宁 专职律师
    权至尊知识产权
    网贷逾期优化、网贷不合理费用、民间借贷高利息减免、断供房法拍房补贴、婚姻家庭、ICP许可证、劳动纠纷
    服务地区:广州市
  • 李老师 知识产权工程师
    专注知识产权相关服务
    知识产权、产品和服务认证、法律文书代写、离婚起诉书、履约保函
    服务地区:郴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