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想了解的是,在何种情况下,网贷贷款行为可能构成我国刑法中的合同诈骗罪,以及如何从法律角度界定和认定此类犯罪。
一、主体要件:根据《刑法》第224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在网贷平台中,如果借款人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签订贷款合同,或者网贷平台明知借款人虚假信息仍发放贷款,均可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二、客体要件:合同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市场经济秩序和他人的财产所有权。在网贷业务中,通过虚假信息骗取贷款,破坏了金融管理秩序,侵犯了网贷平台或出借人的财产权益。
三、主观要件:行为人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在网贷领域,若借款人故意提供虚假资料,意图取得贷款后不归还,或者网贷平台以欺诈手段诱导借款人签订不利的贷款合同,均符合这一条件。
四、客观要件:行为人实施了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例如,伪造收入证明、虚构投资项目骗取贷款,或者网贷平台以高回报为诱饵,隐瞒高额费用、违约风险等重要事实。
五、数额较大: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个人进行合同诈骗数额在5000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对于网贷合同诈骗罪而言,同样适用此标准。
综上所述,网贷贷款中,当行为人主观上有非法占有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在签订、履行网贷合同时骗取数额较大的财物,且其行为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和他人财产权益时,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对此类犯罪行为,司法机关将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予以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