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用户提到“老赖签订合同诈骗”时,他们可能想了解的是,在对方已经存在严重违约行为(俗称“老赖”)的情况下,如果其在签订合同时故意隐瞒事实或虚构事实,导致另一方遭受损失,这种行为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作为资深高级律师,可以从合同的订立、合同履行、法律责任、刑事犯罪界限以及救济措施五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合同的订立与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若一方在订立合同时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或提供虚假信息,则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该合同可被撤销,受害方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合同履行中的诚信原则:《民法典》第七条明确规定了诚信原则,要求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若“老赖”在履行合同中继续采取欺诈手段,将违反这一基本原则。
法律责任:除了民事责任外,《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对合同诈骗罪有明确规定,包括虚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产权证明作担保;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等情形,均构成合同诈骗罪。
刑事犯罪界限:区分民事纠纷与刑事犯罪的关键在于行为人的主观意图及客观行为是否达到了刑事处罚的标准。需要结合具体案情判断是否存在非法占有目的以及实施了欺骗行为。
救济措施:受害者可以通过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损失,必要时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可以申请财产保全,防止对方转移财产。
综上所述,对于“老赖”签订合同诈骗的行为,受害者不仅可以在民事层面维护自身权益,还可以通过刑事途径追究其刑事责任,从而全面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