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询问的是合同诈骗案在中国刑法中的定性问题,即这种行为构成何种犯罪。具体来说,他想了解合同诈骗罪的定义、构成要件、法律责任、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和处理此类案件。
定性:合同诈骗罪属于经济犯罪中的诈骗类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它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主体要件(一般主体)、主观要件(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客体要件(侵犯了复杂客体,即公私财产所有权和市场秩序)以及客观要件(实施了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财物的行为)。
法律责任:合同诈骗罪的刑事责任主要体现在刑罚上。根据刑法规定,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相关法律法规:除了刑法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合同诈骗罪的数额标准、共同犯罪等问题进行了细化。
司法实践:在实际操作中,法院会综合考虑诈骗金额、手段、后果等因素,判定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并量刑。
总结:合同诈骗案在中国刑法中被定义为一种经济诈骗犯罪,其定罪与量刑基于具体的法律规定,包括诈骗的数额、手段等多方面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