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是否构成合同诈骗,关键在于网贷过程中是否存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行为,以及是否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具体而言,只有在网贷平台或借款人故意提供虚假信息、伪造资质证明等手段欺骗贷款人,并以此获取资金且无还款意愿的情况下,才可能涉嫌合同诈骗。
从法律角度来看:
- 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4条的规定,“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使对方当事人陷入错误认识,并基于此错误认识而订立合同”,这是认定合同诈骗罪的核心要件之一。若网贷平台或个人通过虚构项目、夸大收益等方式吸引投资者,则可能触犯该条款。
- 非法占有目的:《刑法》第224条还指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即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这也是构成合同诈骗罪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网贷机构自始至终没有真实借贷意图,仅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则符合该情形。
- 损失金额较大: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因此,网贷涉及的金额大小也是判断是否构成犯罪的重要标准之一。
- 合同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680条,“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合法有效的民间借贷受法律保护,但若网贷平台违反相关规定,以高额利息诱导借款人,则其行为可能不受法律支持,甚至涉嫌违法。
- 证据收集与固定: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0条,“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对于受害人来说,及时保存相关通讯记录、转账凭证、宣传资料等证据材料,有助于司法机关查明事实真相,依法惩处犯罪分子。
综上所述,网贷本身并不必然构成合同诈骗,但如存在上述情形,则有可能触犯刑法相关规定。面对疑似诈骗行为时,建议尽早向公安机关报案并积极协助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