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用户想了解的是该罪行的主要特征及其法律依据。
主观方面:合同诈骗罪的成立要求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这是区分此罪与一般民事欺诈的关键所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合同诈骗罪。
客观表现形式:具体表现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方式欺骗对方当事人。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明确指出,包括但不限于使用伪造、变造或者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产权证明作为担保;没有实际履行能力而签订合同等情形均属于合同诈骗的行为方式之一。
损害后果:必须造成被害人经济损失或其他严重后果。按照《刑法》第266条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只有当行为给受害人造成了较大财产损失时,才能认定为犯罪既遂。
数额标准:对于“数额较大”的界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明确规定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案件的具体金额门槛,如个人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即视为“数额较大”。
法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犯本罪者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特别严重的情况下,则可能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乃至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总之,合同诈骗罪是一种典型的经济犯罪类型,它不仅侵害了受害者的财产权益,也破坏了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因此,无论是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角度出发,还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需求来看,都应当依法严厉打击此类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