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提问的核心是理解为何购房贷款者(即“房奴”)会选择停止支付房贷(即“断供”),并希望从法律角度得到全面解析。这个问题的答案主要涉及五个方面:
经济压力:当房奴面临重大经济困难,如失业、收入锐减或家庭重大变故等,导致无力承担持续的房贷还款时,可能会选择断供。《合同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经营状况严重恶化……可以中止履行”。
房价下跌:如果房产市场大幅下跌,房屋价值低于剩余贷款额,形成了所谓的“负资产”,房奴可能认为继续供款不合算,选择断供。但这并不改变其在《物权法》和《担保法》下应承担的还款义务。
贷款欺诈或违规操作:如果银行在贷款过程中存在欺诈或者违反相关金融法规的情况,根据《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相关规定,借款人有权主张权益,甚至可能以此为由停止还贷。
商品房质量问题:若所购房产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严重影响居住使用,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建设部的相关规定,购房者可要求开发商承担责任,从而影响到按揭还款行为。
法律纠纷与诉讼:在涉及产权争议、离婚分割、继承等问题引发的法律诉讼期间,购房者可能因权属不明晰等原因暂时停止偿还房贷。
综上所述,房奴断供现象的发生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个人经济状况变化、市场波动及法律纠纷等。然而,无论何种原因,按照中国的法律法规,未经过法定程序解除或变更合同之前,借款人仍需继续履行偿债义务,否则将承担违约责任。因此,断供需谨慎考虑,最好咨询专业律师意见,以免产生不必要的法律责任和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