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希望了解在面临经济压力时,选择“弃房断供”或“逃离”的法律后果及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以下将从法律角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如果购房者因经济原因无法继续偿还贷款,构成违约,银行有权要求其继续履行还款义务或赔偿损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一十条:“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抵押权人可以与抵押人协议以抵押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银行作为抵押权人,有权通过法律程序拍卖房产以清偿债务。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五条:“信息主体享有查询自身信息的权利,信息使用者应当按照与个人信息主体约定的用途使用个人信息。”弃房断供将严重影响个人信用记录,未来在申请贷款、信用卡等方面可能会受到限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银行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起诉购房者,法院判决后可强制执行,包括查封、拍卖房产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若购房者在购房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可能涉嫌贷款诈骗罪,需承担刑事责任。
综上所述,“弃房断供”不仅会导致个人信用受损,还可能面临法律诉讼和财产被执行的风险,甚至在特定情况下可能涉及刑事责任。建议在遇到经济困难时,及时与银行沟通,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避免采取极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