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想要了解的是,在遇到断崖式断供(即突然大幅度减少或停止房贷支付)后选择弃房的法律后果及处理方式。从资深高级律师的角度来看,这涉及到个人信用记录、银行贷款合同违约责任、房屋处置权归属、可能产生的额外费用以及是否可以申请破产保护等问题。
- 个人信用记录影响: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四条,“信息提供者向征信机构提供个人不良信息,应当事先告知信息主体本人”。如果发生断供行为,将直接影响借款人的信用报告,导致未来一段时间内难以获得新的贷款或其他金融服务。
- 银行贷款合同违约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当购房者无法按时偿还贷款时,银行有权要求其立即清偿全部剩余本金及利息,并且可能会加收罚息。
- 房屋处置权归属:按照《物权法》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抵押权人可以与抵押人协议以抵押财产折价或者拍卖、变卖该抵押财产所得价款优先受偿。”一旦借款人违约,银行作为抵押权人有权利通过司法程序强制执行房产变现来弥补自身损失。
- 可能产生的额外费用:除了需要支付未还清的贷款本息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条还指出,“买受人逾期付款超过合理期限的,出卖人可以请求解除合同并主张损害赔偿。”因此,购房者还需面临诉讼费、评估费等一系列相关成本。
- 是否可以申请破产保护:虽然我国目前尚未针对自然人设立专门的个人破产制度,但部分地方如浙江温州等地已经开始试点探索。对于符合条件的债务人来说,《企业破产法》第三条提到的“依法清理债权债务”的原则同样适用于解决个人财务困境问题。
总之,面对断供弃房的情况,建议首先尝试与银行协商调整还款计划;若确实无力偿还,则应积极寻求专业法律顾问的帮助,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也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为将来恢复经济状况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