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想了解的是,在因断供而导致的按揭房产被银行强制执行拍卖过程中,如果该房产在拍卖中未能成功售出(即流拍),他们将面临什么样的法律后果,以及银行和借款人之间可能的后续处理方式。
法律后果及银行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一十条,抵押权人(银行)有权在债务履行期届满且债权未受清偿时,请求法院拍卖、变卖抵押财产。若房产流拍,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银行可申请降低保留价再次拍卖,最多可降两次。银行亦有权要求借款人清偿剩余债务或就其他抵押物主张权利。
借款人的责任:《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规定,借款人应按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断供后,借款人不仅需承担本金和利息,还可能面临罚息及诉讼费用等。流拍后,借款人仍需对未清偿部分承担责任,包括但不限于银行可能通过诉讼要求其立即全额还款。
财产处置灵活性:在多次流拍后,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银行与借款人可以协商采取以物抵债等方式处理,这为双方提供了更多解决途径,减少长期悬而未决的情况。
信用影响:持续的断供及房产流拍会严重影响借款人的个人信用记录,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此类不良记录会长期影响借款人未来贷款、信用卡申请等金融活动。
法律救济途径:借款人并非完全被动,如认为拍卖过程有违规行为,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提出异议或复议。同时,如果经济状况发生变化,可尝试与银行协商还款计划,寻求和解。
总结而言,房产流拍后,借款人面临的是继续承担债务、信用受损及可能的法律追索,但同时也存在通过协商寻求解决方案的空间。借款人应积极与银行沟通,必要时寻求法律援助,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