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提问的核心是:在面临毛坯房贷款断供的情况下,如何采取合法措施保障房屋权益。作为资深高级律师,我将从五个关键法律层面进行详尽剖析:
贷款合同履行与违约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676条,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若因经济困难导致无法按时偿还房贷,构成违约。银行有权依据第577条规定,要求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包括但不限于逾期利息、罚息及实现债权的费用)。但用户仍可通过协商变更还款计划(如延期、展期)来避免立即丧失房屋。
抵押权行使与预告登记:根据《民法典》第394条和第417条,购房者以所购房屋为银行设立抵押权。若断供后经催告仍未还款,银行可依法申请拍卖、变卖抵押房产,优先受偿(见《民事诉讼法》第236条)。然而,毛坯房尚未办理产权登记,通常设有预告登记(《民法典》第221条),银行需待产权登记完成后方可正式行使抵押权。
破产保护与债务重组:若个人财务状况极度恶化,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2条关于“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规定,用户可申请个人破产。通过破产程序,可能实现债务重组、暂停强制执行等,暂时保住住房(参照深圳《个人破产条例》相关规定)。
社会保障与救助机制:政府针对困难群体提供了住房保障政策。例如,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第12条,符合条件的家庭可申请住房救助。此外,部分地区出台的“断供救助”政策(如重庆“渝十条”)也可能为用户提供支持,减轻还贷压力。
诉讼策略与执行异议:即使面临强制执行,用户仍可依法提出执行异议(《民事诉讼法》第235条),如质疑评估价格过低、执行程序违法等。此外,可尝试寻求第三人代为清偿债务或购买债权以保留房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491条)。
综上所述,面临毛坯房断供危机时,用户应积极与银行沟通调整还款计划,利用预告登记争取时间;在必要时考虑申请个人破产、寻求政府救助;并通过恰当的诉讼策略最大限度地保护自身住房权益。同时,应密切关注并利用地方性法规及政策提供的特殊保护措施,以应对断供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