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想了解当前是否有很多人选择弃房断供,以及这种行为的法律后果和风险。
资深高级律师分析:
现状与趋势:根据近年来的数据,确实有部分购房者因经济压力选择弃房断供。特别是在房地产市场不景气、个人收入下降的情况下,这种现象更为普遍。但具体比例需要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法律责任:弃房断供会带来一系列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若借款人未能按时还款,贷款银行有权要求借款人承担违约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支付逾期利息、罚息等。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六条进一步规定:“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房产处理:银行在借款人违约后,有权依法处置抵押物(即房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三十三条:“债务履行期届满抵押权人未受清偿的,可以与抵押人协议以抵押物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抵押物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这意味着银行可以通过拍卖或变卖房产来弥补损失。
信用影响:弃房断供将对个人信用记录产生负面影响。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四条:“征信机构应当采取合理措施保障信息的准确性。”一旦借款人被认定为违约,其信用记录将受到影响,未来可能难以获得贷款、信用卡等金融服务。
法律救济途径:借款人若因特殊情况无法继续偿还贷款,可以尝试与银行协商,寻求延期还款、调整还款计划等解决方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三条:“合同成立后,合同的基础条件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当事人一方明显不公平的,受不利影响的当事人可以与对方重新协商;在合理期限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解除合同。”因此,借款人可以在合理范围内寻求法律保护。
总结:弃房断供不仅会导致法律责任和财产损失,还会对个人信用记录产生长期影响。建议在面临经济困难时,积极与银行沟通,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