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提出的问题主要关注在“弃房断供”现象下,即当购房者因经济原因无法继续偿还房贷时,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和法律责任,以及如何合法规避或减轻这些风险。
违约责任与合同解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562条,“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当购房者无法继续履行购房合同中的按揭还款义务时,若双方协商一致,可解除合同;如协商不成,则需依据合同约定及法律规定处理。若借款人连续三个月未还款,银行有权要求提前清偿全部债务或依法处置抵押物。《民法典》第673条进一步规定:“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借款用途使用借款的,贷款人可以停止发放借款、提前收回借款或者解除合同。”
抵押权与房产处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已并入《民法典》)第195条,“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抵押权人可以与抵押人协议以抵押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这意味着银行作为抵押权人有权通过司法程序拍卖房产以偿还债务。
个人信用影响:《征信业管理条例》第16条规定,“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若借款人出现断供情况,将严重影响其个人信用记录,导致未来贷款、信用卡申请等受到限制。
法律救济途径:面对经济困难,借款人可尝试与银行沟通调整还款计划,如延长贷款期限、降低月供等;同时,亦可通过法律手段寻求保护,例如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以避免资产被强制执行。《企业破产法》第2条指出,“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依照本法规定清理债务。”
政府政策支持: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多项措施缓解房地产市场压力,包括放宽首套房贷利率、延长贷款年限等,旨在帮助购房者减轻负担。例如,《关于调整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16〕26号)中提到,“对于贷款购买首套普通自住房的家庭,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为20%,贷款利率下限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
综上所述,在面临“弃房断供”的困境时,购房者应当积极寻求法律咨询,合理评估自身状况与权益,采取适当措施减轻损失。同时,也应关注国家相关政策变化,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