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房断供”是指贷款购房者因无力偿还房贷而选择放弃房产,并停止向银行支付按揭贷款的行为。针对这一行为涉及的法律手续,需结合合同法、物权法、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进行处理。
- 贷款合同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60条,“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购房者与银行签订的贷款合同中明确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购房者有按时还款的责任。若单方面停止还贷,将构成违约。
- 抵押权实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195条,“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抵押权人可以与抵押人协议以抵押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这意味着银行有权处置抵押房产以弥补损失。
- 民事诉讼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当债务人违约后,债权人(如银行)可通过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判决执行抵押物。在实际操作中,通常会经过催告、起诉、审理及执行等阶段。
- 信用记录影响: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个人信用信息将被记录并可能影响今后的信贷活动。因此,即使最终放弃房产,但不良信用记录仍会对购房者未来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 法律风险与成本考量:虽然在极端情况下选择弃房断供可能是无奈之举,但从法律角度来看,这种做法不仅可能导致法律责任加重,还会面临较高的经济成本,包括但不限于诉讼费、评估费、拍卖佣金等费用。
综上所述,购房者应尽量避免采取“弃房断供”的方式解决问题,而是积极与银行沟通协商解决办法。同时,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了解具体法律后果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