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想了解的问题核心在于:在面临经济压力选择“弃房断供”(即停止偿还房屋贷款)的情况下,可能遭遇的法律后果及应对策略,特别是如何最小化损失并理解相关法律责任。
合同违约责任:弃房断供首先构成对《借款合同》与《房屋买卖合同》(或抵押贷款合同)的违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577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借款人需面对银行要求继续还款、支付逾期利息乃至违约金的可能。
房屋被拍卖风险:银行在借款人违约后,有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195条及双方签订的抵押合同,请求法院拍卖、变卖抵押房产以清偿债务。这意味着借款人不仅失去房产,拍卖所得若不足以覆盖贷款本息及费用,银行还有权追讨剩余款项。
信用记录影响: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借款人的违约行为会被记录在个人信用报告中,影响未来信贷、就业甚至日常生活,如乘坐高铁、飞机等高消费可能受限。
额外经济损失:除了房产价值损失外,还需承担诉讼费、执行费、评估费等额外费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设定抵押的房屋的规定》明确了执行过程中产生的费用由被执行人(借款人)承担。
法律责任:极端情况下,若借款人有能力还款而恶意逃避,可能触犯《刑法》中的“贷款诈骗罪”或“合同诈骗罪”。但实践中,大多数弃房断供案例属于民事纠纷,不涉及刑事责任。
弃房断供虽是无奈之举,但其法律后果严重,不仅可能导致房产丧失,还会影响个人信用及未来财务自由度。建议在遇到还款困难时,及时与银行沟通协商,探索贷款重组、延期还款等解决方案,必要时可寻求法律专业人士的帮助,合理合法地处理债务危机,避免更严重的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