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房企断供现象的法律后果及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具体而言,用户想了解在房企因资金链断裂或其他原因无法履行按揭贷款合同义务,导致银行停止放贷或购房者面临断供风险时,从法律角度可能产生的影响和解决办法。
一、贷款合同违约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六条,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房企作为按揭贷款合同的借款人,若出现断供,将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支付逾期利息、罚息,甚至被要求提前偿还全部贷款。
二、抵押权实现:根据《民法典》第三百九十四条,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抵押权人可以与抵押人协议以抵押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房企断供后,银行作为抵押权人有权依法处置已抵押的土地使用权或在建工程等资产。
三、购房者的权益保护: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条,因商品房买卖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解除,致使商品房担保贷款合同的目的无法实现,当事人请求解除商品房担保贷款合同的,应予支持。购房者在房企断供导致房屋交付无望的情况下,可以主张解除购房合同以及与银行签订的按揭贷款合同。
四、破产清算或重整程序:当房企资不抵债时,《企业破产法》第二条允许其申请破产清算或重整。在这个过程中,债权人的权益(包括银行和购房者)将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清偿或调整,但实际清偿率取决于房企剩余资产的价值。
五、政府监管与市场整顿:针对房企断供可能导致的社会稳定和金融风险问题,《城市房地产管理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赋予了政府部门对房企和金融机构进行严格监管的权力,必要时可通过行政手段介入市场整顿,保障各方合法权益。
总结来说,房企断供不仅涉及到贷款合同违约、抵押权实现等核心法律问题,还直接影响到购房者的权益保护以及可能启动的破产程序,同时政府监管部门也将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一系列法律途径和措施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