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确实属于刑事责任范畴,根据中国刑法,实施合同诈骗行为的,将面临刑事处罚,包括但不限于罚款、拘役乃至有期徒刑。
合同诈骗罪是指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其构成要件包括:(1)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2)客观上实施了欺诈行为;(3)导致对方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4)达到法定的数额较大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合同诈骗罪中“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具体标准分别为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同时,存在如多次诈骗、诈骗残疾人、老年人等特定对象的财物等情形时,将被认定为“其他严重情节”或“其他特别严重情节”,从而加重处罚。
受害人可以通过向公安机关报案的方式启动刑事诉讼程序,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同时,受害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被告人赔偿经济损失。
企业及个人应提高警惕,加强合同审查,对交易对方的资质、信誉进行充分调查,避免陷入合同诈骗陷阱。一旦遭遇合同诈骗,应及时收集证据,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寻求专业法律人士的帮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合同诈骗罪属于严重的刑事犯罪,不仅侵犯了被害人的财产权益,也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我国法律对此类犯罪行为设置了明确的刑事责任和处罚标准,旨在有效打击和预防合同诈骗活动,保护公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