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案件中,被告人是否能够被判处缓刑,主要取决于犯罪情节、被告人的认罪态度、退赃情况以及社会危害性等因素。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法院可以依法对符合条件的被告人判处缓刑。
犯罪情节轻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72条的规定,对于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犯罪分子,如果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的,可以宣告缓刑。因此,在合同诈骗案件中,如果被告人的行为造成的损失较小,且积极赔偿受害方,可能被视为犯罪情节轻微,从而有资格申请缓刑。
积极赔偿受害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157条规定,被告人通过向被害人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方式获得被害人的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确认,并作为量刑情节考虑。这意味着,如果被告人能够积极赔偿受害人的损失并取得其谅解,将有利于缓刑的申请。
认罪态度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67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此外,即使不是自首,只要被告人在侦查、起诉或审判阶段认罪态度良好,如实供述犯罪事实,也可以视为悔罪表现,有利于缓刑的判决。
无前科劣迹:首次犯罪且之前无违法犯罪记录的被告人更容易获得缓刑的机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72条第2款规定,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因此,无前科的被告人更有可能符合缓刑的条件。
社区评估支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72条第3款,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实践中,法院可能会要求进行社区矫正评估,以确定被告人是否适合接受社区矫正,这也是决定是否适用缓刑的一个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合同诈骗案件中的被告人要争取缓刑,需要综合考量上述因素,特别是犯罪情节、认罪态度、赔偿情况等,积极采取措施,以期获得法院的支持。最终是否能判处缓刑,还需由法院根据具体案情依法作出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