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合同诈骗的立案条件主要涉及犯罪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客观方面以及数额或情节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根据中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这些条件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犯罪主体:单位合同诈骗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4条的规定,单位可以成为合同诈骗罪的主体。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单位实施合同诈骗,或者单位设立后以实施合同诈骗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而是按照个人犯罪处理。
主观方面:必须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法释〔1999〕14号)第一条明确规定,单位实施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未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对组织、策划、实施该危害社会行为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因此,在判断是否构成单位合同诈骗时,需重点考察单位是否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客体:侵犯的是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制度和公私财产所有权。合同诈骗罪不仅损害了对方当事人的财产权益,同时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破坏了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
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公通字〔2010〕23号)第77条,合同诈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数额或情节:达到一定的数额标准或具有其他严重情节。除了上述提到的数额标准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4条还规定了“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形,如多次实施合同诈骗、造成严重后果等,均可作为立案的标准之一。
综上所述,单位合同诈骗罪的立案需要满足特定的主体要求、主观目的、侵害对象、行为方式及结果要件,同时还需要达到法定的数额或情节标准。如果您认为可能遭遇了单位合同诈骗,请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并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