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民事民法 > 合同纠纷 > 问答详情

符合合同诈骗条件?

用户:156****5055 朗县 2024-11-27 15:50 合同纠纷 浏览量:5986
精选律师最佳回答:
姚娟
姚娟*律师/13728647853(微信同号) 专职律师 立即咨询
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
擅长领域: 公司法、股权纠纷、融资借款、股权激励、改制重组、合同纠纷

用户想要了解的是,何种情况下可能构成合同诈骗,以及如何判断是否符合合同诈骗的条件。他们可能涉及的具体法律问题包括:合同的真实性、是否有欺诈行为、是否有非法占有目的、受害者是否因欺诈而产生损失,以及行为人是否明知故犯。

  1. 关于合同的真实性,根据《合同法》第三十二条:“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只要求采用书面形式。”如果在签订合同时存在虚假成分,可能构成诈骗。

  2. 对于欺诈行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3. 非法占有目的是合同诈骗的关键要素。《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明确:“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这包括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手段。

  4. 受害者的损失是判断诈骗的重要标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指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立案追诉。这里的‘数额较大’,根据有关司法解释,是指个人诈骗公私财物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诈骗公私财物二十万元以上的。”

  5. 明知故犯的判断依据《刑法》第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在合同诈骗中,即使没有最终得逞,但有诈骗意图的,也可构成犯罪。

综上,若合同签订过程中存在虚假陈述、隐瞒事实、夸大其词等欺诈行为,且有明显的非法占有目的,导致受害者产生实质损失,行为人可能构成合同诈骗。是否符合这些条件,需要具体情况的审查和证据的查证。

相关问答
解答律师
姚娟 专职律师
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
公司法、股权纠纷、融资借款、股权激励、改制重组、合同纠纷
服务地区:深圳市
同城律师推荐
  • 范志军 首席律师
    专注于非诉法律服务
    信用卡逾期优化、网贷逾期优化、断供房保房、断供房法拍房补贴、车辆出险维修记录、个债小额欠款
    服务地区:深圳市
  • 董倩 专职律师
    深圳岂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知识产权、银行保函、履约保函
    服务地区:宜昌市
  • 姚娟 专职律师
    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
    公司法、股权纠纷、融资借款、股权激励、改制重组、合同纠纷
    服务地区:深圳市
  • 拓娜娜 专职律师
    陕西益图律师事务所
    法律顾问、公司上市、房产纠纷、离婚律师
    服务地区:西安市
  • 李慧敏 专职律师
    权至尊知识产权
    绿色产品认证、银行保函、私人律师
    服务地区:汕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