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涉及的赔偿主要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的赔偿。具体赔偿范围、标准及法律依据如下:
直接经济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4条,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受害者可以要求犯罪分子赔偿因合同诈骗而直接遭受的财产损失,如支付的款项、货物价值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138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间接经济损失:除了直接损失外,受害者还可以要求赔偿因合同诈骗导致的间接经济损失,如预期利润损失、商业信誉损失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19条:“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方式计算。”这一条款为间接经济损失的赔偿提供了法律依据。
精神损害赔偿:在特定情况下,如果合同诈骗给受害者造成了严重的精神损害,受害者也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一)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二)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三)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
利息损失:受害者还可以要求赔偿因合同诈骗导致的资金占用期间的利息损失。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6条:“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律师费及其他合理费用:在某些情况下,受害者为了追回损失,可能需要聘请律师进行诉讼,因此产生的合理律师费用和其他相关费用也可以要求赔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人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综上所述,合同诈骗的赔偿不仅包括直接经济损失,还包括间接经济损失、精神损害赔偿、利息损失以及合理的律师费用等。受害者应积极收集证据,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