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可能想了解的是,若涉及合同诈骗的涉案金额达到何种程度可以被视为“数额较大”,以及在法律上如何定义和处理这种情况。
从资深高级律师的角度,分析此类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法律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合同诈骗罪的定性主要依据该法条,其中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涉案金额标准:对于“数额较大”的具体界定,我国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一个具体的数额标准。通常,这需要参照各地高级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1年)中提到,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
行为人的意图:合同诈骗罪的关键在于行为人主观上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如果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过程中,行为人有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行为,且目的是非法占有他人的财物,那么就可能构成合同诈骗。
受害者权益保护:受害者可以通过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两种途径追讨损失。刑事诉讼通常由检察院提起,而民事诉讼则由受害者直接向法院起诉。
法律责任:根据《刑法》规定,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总结来说,对于合同诈骗,法律主要考察行为人的非法占有目的和实际骗取的财物数额,不同地区的司法解释对“数额较大”有不同界定,通常指诈骗财物价值在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行为人将面临不同程度的刑事责任,受害者可通过刑事和民事诉讼双重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