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出的问题旨在了解合同诈骗案件的主要特征,以及在处理此类案件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法律依据和法律规定。
作为资深高级律师,从五个方面详细分析合同诈骗案件的特征如下:首先,行为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具有非法占有对方财物的目的,这是构成合同诈骗罪的本质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合同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其次,行为人实施了虚构主体、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行为,或使用伪造、变造、作废的单据、凭证等手段签订合同,或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或收受对方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再次,行为人通过上述方式骗取了对方当事人的财物,且达到法定数额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七十七条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五千元以上的;(二)单位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第四,行为人实施的合同诈骗行为发生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最后,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存在本质区别,合同诈骗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而民事欺诈行为仅侵犯了合同相对方的财产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合同无效的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第五,行为人实施的合同诈骗行为必须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即涉案金额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的规定,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巨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
综上所述,合同诈骗案件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因此我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均对合同诈骗犯罪行为作出了明确规定,明确了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定罪量刑标准以及与民事欺诈行为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