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想了解的是关于合同诈骗罪的数额标准,即达到多少金额会被认定为构成犯罪。以下将从法律定义、立案标准、量刑情节、司法解释和最新法律规定五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法律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4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这里的关键在于“非法占有目的”和“数额较大”。
立案标准: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公通字〔2010〕23号)第七十七条规定,个人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单位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具体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治安状况确定。
量刑情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4条,合同诈骗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明确,“数额较大”一般指个人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五千元以上不满五万元,“数额巨大”指个人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数额特别巨大”指个人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五十万元以上。
最新法律规定: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对合同诈骗罪的条款进行了微调,但核心内容未变,主要调整了部分表述,使其更加精准。例如,将“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中的“财物”修改为“财产”,扩大了保护范围。
综上所述,合同诈骗罪的数额标准涉及立案追诉标准、量刑档次等多个层面,具体数额由地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若涉及合同诈骗,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以便获得更准确的法律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