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想知道的问题核心是:在涉及利用口罩买卖进行的诈骗案件中,如何从法律角度认定该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并希望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及司法实践中的五个关键考量因素。
合同关系的成立与虚假性:根据《刑法》第224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首先要求行为人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与被害人订立虚假的口罩买卖合同。例如,声称拥有大量口罩货源但实际上并无实际履行能力。
欺诈故意:行为人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即明知自己无法履行合同义务却诱骗对方支付货款,如预付款或全款购买口罩,此点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规定。
造成财产损失:被害人因受欺诈陷入错误认识而交付财物,且因此遭受直接经济损失,这是构成合同诈骗罪的重要条件之一。
严重社会危害性:行为人的诈骗行为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对防疫物资市场造成严重影响,加大了社会危害性,这将影响法院的量刑判断。
数额较大:根据《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合同诈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才构成犯罪。具体数额标准各地可能有所不同,但通常需达到较大金额。
总结来说,在涉及口罩买卖的诈骗案件中,若行为人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签订无法履行的口罩买卖合同,意图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导致被害人因信任合同而遭受重大经济损失,同时其行为对社会经济秩序产生负面影响且诈骗数额较大,则可能被认定为合同诈骗罪。对此类犯罪行为,我国法律将依法予以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