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想要了解的是,当一个单位以欺骗手段获取银行贷款时,是否应当按照合同诈骗罪进行定性,以及相关的法律依据和分析。
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单位实施此类行为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个人犯罪的规定处罚。
贷款诈骗罪的特殊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规定了贷款诈骗罪,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诈方法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这一罪名特别针对金融机构的贷款行为,且规定了更为具体的欺诈手段,如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等。
单位犯罪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条的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因此,单位通过欺诈手段获取贷款的行为,可以构成单位犯罪。
罪名选择与竞合:在实践中,如果单位通过欺诈手段获取贷款,既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也可能构成贷款诈骗罪。两者存在竞合关系,应根据具体案情和法条的具体规定来确定适用哪一罪名。通常情况下,由于贷款诈骗罪是专门针对金融机构贷款的特定情形,且量刑可能更重,故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优先考虑适用贷款诈骗罪。
司法实践与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相关司法解释,如《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合同诈骗罪和贷款诈骗罪的定罪量刑标准进行了细化,有助于司法实践中准确适用法律。
综上所述,单位通过欺诈手段获取银行贷款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既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也可能构成贷款诈骗罪。在具体案件中,应根据犯罪的具体情节,特别是欺诈的手段和目的,以及受害方是否为金融机构等因素,综合判断适用哪一罪名。对于单位犯罪,除了对单位本身处以罚金外,还应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