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想了解的是,在合同被认定为无效的情况下,是否意味着该合同相关方不能构成合同诈骗罪。以下是从资深高级律师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的详细分析:
合同效力与合同诈骗罪的关系:合同诈骗罪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即使合同本身无效,若行为人存在上述欺诈行为,则仍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
合同无效的情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46条的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及第153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合同无效并不必然排除其在签订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的可能性。
欺诈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法发〔1996〕32号),对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即使合同最终被确认无效,只要符合该解释中所列情形,即可认定为合同诈骗罪。
司法实践中的考量因素:法院在判断是否存在合同诈骗时,通常会综合考虑合同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交易背景、合同履行情况等因素。即便合同因某些原因被认定为无效,但如果一方通过欺诈手段签订合同并导致对方遭受重大损失,依然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最新立法动态及司法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对合同诈骗罪的相关条款进行了修订,强化了对利用合同进行诈骗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法释〔2020〕17号)也进一步明确了合同无效后各方权利义务的处理原则,但并未排除对合同诈骗犯罪的认定。
综上所述,合同被认定为无效并不影响对其签订过程中的欺诈行为的法律评价,若存在欺诈行为且达到一定严重程度,仍然可以构成合同诈骗罪。因此,即便合同无效,也不能简单地认为其构不成合同诈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