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提出的问题核心在于区分合同诈骗与普通诈骗在法律定义上的主要差异,以及它们在数额认定上的不同处理方式。用户可能想知道这两种诈骗形式的法律责任、定罪标准以及量刑依据。
首先,合同诈骗是《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明确规定的特殊类型的诈骗行为,它特指在经济活动中,使用欺诈手段,诱使对方当事人产生错误认识后签订合同的行为。而普通诈骗则涵盖更广泛的情况,不限于合同环境。其次,两者在数额认定上有所区别,合同诈骗往往与经济交易直接相关,因此数额通常涉及合同金额;而普通诈骗的数额认定可能基于受害者因诈骗所遭受的实际损失或诈骗者的非法所得。
根据2015年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二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进行诈骗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总结来说,合同诈骗与普通诈骗在法律上的主要区别体现在其犯罪场景、目的和量刑标准上。合同诈骗更侧重经济交易的欺诈,而普通诈骗则包括日常生活的各种欺诈行为。在数额认定上,合同诈骗通常基于合同总额,而普通诈骗则根据受害者损失或诈骗者非法所得来衡量。两者的量刑也随着诈骗数额的增大而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