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提问的核心在于:在合同诈骗案中,如果签订了诈骗性的合同,这份合同是否会得到履行。用户想知道的是,尽管合同可能是有效的,但在明知存在欺诈的情况下,它是否会被执行。
从资深高级律师的角度,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来解答这个问题:
合同效力:首先,合同诈骗并不意味着合同无效,而是可能导致合同的履行出现问题。根据《合同法》第523条,合同因欺诈、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订立的合同,如果损害了国家利益,可以认定为无效合同。但如果仅涉及个人利益,合同可能依然有效,但履行时会存在问题。
合同履行:即使合同是通过欺诈手段签订的,如果合同本身不存在法定的无效情形(如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那么理论上合同应被履行,除非受害者在得知受骗后立即主张撤销或变更合同(《合同法》第548条)。
法律责任:根据《刑法》第266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支付预付款、定金、货款或者担保等为诱饵,骗取对方当事人继续履行合同的;这种情况下,诈骗者并无履行合同的真实意愿,因此合同不会被履行。
受害者的救济:受害者可以通过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第147条)请求法院确认合同无效或者撤销合同,进而中止合同的履行。同时,受害者也可以根据《刑法》寻求刑事救济,但这不影响合同的初步履行状态。
最新法律规定:最新的《民法典》(2021年1月1日实施)对于合同诈骗的处理并无显著变化,但仍可参照《合同法》和《刑法》的相关规定。
综上,合同诈骗中的合同是否履行,取决于欺诈的程度和性质,以及受害者如何选择行使自己的权利。在很多情况下,虽然合同可能在法律意义上依然是有效的,但由于欺诈的存在,其履行将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可能因受害者的法律行动而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