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与普通诈骗在起诉流程上虽有共通之处,但因涉及合同关系而有所区别,主要包括立案、侦查、审查起诉、审判及执行等阶段,且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进行。
- 立案阶段:当个人或单位发现合同诈骗行为时,应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初步证据材料,如合同文本、支付凭证等,依据《刑事诉讼法》第110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
- 侦查阶段: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将决定是否立案,若立案,则开展调查取证工作,包括询问当事人、调取相关书证物证等。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60条,“对于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 审查起诉阶段:侦查终结后,公安机关将案件移交给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院将根据收集到的证据决定是否提起公诉。《刑事诉讼法》第176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 审判阶段:法院收到检察院提起的公诉后,将组织开庭审理,双方进行举证质证辩论,最终由法官作出判决。《刑事诉讼法》第200条指出,“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
- 执行阶段:一旦判决生效,被告人需按法院判决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包括退赔被害人损失、缴纳罚金等。《刑法》第224条详细规定了合同诈骗罪的具体情形及其处罚措施。
总之,无论是合同诈骗还是普通诈骗,在我国均受到严厉惩处,受害者应及时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正规司法程序,能够有效打击犯罪行为,保障公民财产权益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