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是一种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式,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其目的是非法占有他人资金。根据中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此类行为不仅触犯了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关于合同诈骗罪的规定,还可能涉及其他相关罪名,如伪造公文、印章罪(刑法第二百八十条)、洗钱罪(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等。
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民事责任:除了刑事责任外,合同诈骗行为还可能引发民事纠纷,受骗方有权要求诈骗方承担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四条,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行政责任:在某些情况下,合同诈骗行为还可能受到行政处罚,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虚假广告的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五十五条)。
追诉时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
防范与救济:为了避免成为合同诈骗的受害者,建议在签订合同时进行充分的背景调查,保留所有交易记录和证据,一旦发现被骗,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综上所述,合同诈骗是一种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不仅会受到严厉的刑事制裁,还可能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因此,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在经济活动中都应增强法律意识,合法经营,避免成为合同诈骗的实施者或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