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想要了解的是如何定义和判断合同诈骗行为在法律上的标准。合同诈骗是指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手段,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他人财物或者财产性利益的行为。
一、主观要件: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实施合同诈骗需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即意图永久剥夺对方的财产权。
二、客观行为:行为人必须采取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并基于此错误认识而签订或履行合同。
三、合同存在:合同诈骗罪必须发生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且该合同应当符合我国《合同法》规定的有效合同的基本条件。
四、被骗财物的价值:依据《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数额较大(一般为3万元至10万元以上)是构成本罪的必要条件之一。
五、实际损失后果:行为人的诈骗行为已导致被害人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或其他不利后果。
综上所述,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合同诈骗的界定需要考察行为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的主观故意、客观欺诈行为、合同有效性、被骗财物数额以及造成的实际损失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总结来说,认定合同诈骗犯罪应综合考量行为人主观目的、客观行为方式、涉及合同的有效性、被骗财物价值及其造成的实际损害等关键要素,依照《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进行判断和定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