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希望了解合同诈骗罪的立案关键点,即在何种情况下公安机关会将此类案件立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以下是五个方面的详细解析:
主体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的主体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单位。这意味着行为人必须年满十六周岁且精神状态正常,能够理解其行为的性质和后果。
客观行为:行为人实施了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并基于此错误认识签订、履行合同,从而骗取财物的行为。如虚构工程项目、假冒他人名义等。
结果要件:诈骗数额较大,这是构成犯罪的一个重要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个人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认定为“数额较大”。
主观故意:行为人对其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有明确的认识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这体现了诈骗罪的直接故意心态。
法律责任:当以上四个要素同时满足时,公安机关应当依法立案侦查。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九条,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认为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应当依法处理;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侦查。
总结:合同诈骗罪的立案主要考察行为人的主体资格、欺诈行为、实际损失、主观故意以及是否达到法定的数额标准。若这些条件成立,公安机关应予以立案侦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