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似乎在询问关于合同诈骗犯罪中,即便没有实际分赃,是否仍构成犯罪以及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此问题涉及刑事法律领域中的合同诈骗罪及其相关责任认定。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4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该条款并未将“是否分赃”作为犯罪成立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即使没有实际分赃,只要符合合同诈骗罪的其他构成要件,仍然可以构成合同诈骗罪。
其次,从法律适用的角度来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法发〔1996〕32号)第一条,对于合同诈骗罪,其构成要件包括: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客观上实施了欺诈行为;且行为造成了他人财产损失的结果。可见,是否分赃并不是判断合同诈骗罪成立与否的关键因素。
第三,从量刑角度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4条对合同诈骗罪设定了不同的法定刑幅度,根据诈骗金额大小来决定具体的刑罚。如果行为人虽然没有实际分赃,但其行为已经构成了合同诈骗罪,那么法院在量刑时会综合考虑犯罪情节、危害后果等因素,依法定罪量刑。
第四,从证据角度来看,即便没有分赃,如果能够证明行为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且造成了对方当事人的财产损失,那么同样可以构成合同诈骗罪。这需要通过收集相关证据,如合同文本、通信记录、银行流水等来证实。
第五,从预防和警示的角度看,无论是否分赃,都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诚信经营。一旦被认定为合同诈骗罪,不仅个人将面临刑事责任,还可能影响企业的信誉和发展。
综上所述,即使在合同诈骗案件中没有实际分赃,只要行为符合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依然可能构成犯罪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在商业活动中,应严格遵守法律规定,避免任何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