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提问的核心是想知道商铺抵押合同中的诈骗行为如何认定及相应的法律责任,以及涉及的五个关键法律层面的具体规定。
合同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因此,在商铺抵押合同中,如果存在故意隐瞒重要事实或虚构真相等欺诈行为,可能导致合同被依法撤销。
诈骗罪定性: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关于合同诈骗罪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合同诈骗罪。若在商铺抵押过程中,行为人主观上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客观上采取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手段,可能涉嫌合同诈骗罪。
抵押权有效性:即便合同因欺诈而撤销,《民法典》第三百九十四条依然规定,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该财产优先受偿。但抵押权的设立必须基于真实有效的合同,否则抵押权可能存在瑕疵。
损害赔偿责任:《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在商铺抵押合同诈骗情形下,受害者有权要求欺诈方赔偿其因此遭受的经济损失。
行政与刑事责任:除承担民事责任外,根据《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对实施合同诈骗的行为人,公安机关可以介入调查,追究其行政甚至刑事责任。
总结:商铺抵押合同中的诈骗行为涉及到合同效力、诈骗罪定性、抵押权有效性、损害赔偿责任以及行政与刑事责任等多个法律层面。若发现有欺诈行为,受害人应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同时,欺诈方也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