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似乎在询问关于合同诈骗案件中获得部分谅解的情景下,具体的法律后果和处理方式。他们可能想知道,当受害者或相关方对合同诈骗行为表示部分谅解时,这将如何影响案件的判决及后续执行。
谅解书的法律地位: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法发〔2017〕7号)的规定,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件具体情况,依法对被告人从轻处罚。这里的“和解”可以理解为受害方的部分谅解,虽然不是全面谅解,但依然可能对量刑产生一定影响。
量刑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部分谅解同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被告人的悔罪态度,从而影响法院对其的量刑考量。
退赔情况:《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百九十九条指出,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如果被告人在取得部分谅解的同时能够积极退赔损失,可能会被认定为有悔罪表现,进一步影响量刑。
社会危害性评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对合同诈骗罪进行了明确规定,包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部分谅解体现了被告人的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有助于法官综合判断。
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六条,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的时候,必须查明犯罪事实、情节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犯罪性质和罪名的认定是否正确,法律手续是否完备等。因此,在考虑谅解因素时,还需要确保不损害司法公正,避免出现以金钱赎罪的情况。
综上所述,合同诈骗案件中取得部分谅解虽不能直接决定最终判决结果,但会在量刑时作为重要参考,特别是在悔罪表现、社会危害性等方面的考量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这也要求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循法律规定,确保公正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