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想了解的是,什么是合同诈骗,以及如何判断和定性此类犯罪行为,以及涉及的相关法律规定。
从资深高级律师的角度来看,合同诈骗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定义:合同诈骗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经济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欺骗手段,诱使对方当事人做出错误意思表示,从而骗取财物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主观故意:合同诈骗的关键在于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即明知自己无履行合同的能力或意图,但仍故意通过欺诈手段诱使他人签订合同,以获取非法利益。
行为方式:这通常涉及到夸大其实力、资质、业绩,提供虚假情况,或者隐瞒重要事实,诱骗对方签订合同,然后逃避履行或者根本不打算履行。
损害结果:受害者因合同诈骗遭受财产损失,包括但不限于经济损失,也可能包括商誉损害等非物质性损失。
法律责任:依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合同诈骗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综上所述,合同诈骗是一种严重的经济犯罪,涉及到对合同精神的严重违背和对他人的财产侵犯。预防和打击合同诈骗,既需要公众提高警惕,增强法律意识,也需要司法机关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在遭遇合同诈骗时,受害者应及时报案,由司法机关依法追责,以维护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