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了解在遇到合同诈骗,特别是涉及伪造卖房合同的情况时,如何从法律角度进行维权,以及相关法律责任和处罚。
合同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若卖房合同系伪造,则该合同自始无效,购房人可要求返还已支付款项并赔偿损失。
刑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若伪造合同用于诈骗,构成合同诈骗罪,将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民事赔偿: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伪造合同导致购房人遭受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证据收集: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零八条,对负有举证证明责任的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经审查并结合相关事实,确信待证事实的存在具有高度可能性的,应当认定该事实存在。购房人应积极搜集相关证据,如银行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以证明自己遭受的损失。
行政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七条,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经营者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监督检查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处十万元以上三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伪造合同可能构成商业贿赂行为,将受到行政处罚。
综上所述,面对合同诈骗,购房人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同时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损失,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