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希望了解涉及贷款诈骗及合同诈骗时,具体的涉案金额如何认定,以及在中国现行法律下,这些诈骗行为将面临怎样的法律责任。
- 诈骗金额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具体到贷款诈骗和合同诈骗案件中,司法实践中通常以实际骗取的金额作为量刑的重要依据之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明确,“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 合同诈骗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4条规定了合同诈骗罪,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犯罪构成要件:无论是贷款诈骗还是合同诈骗,都需具备主观故意与客观行为两个方面的构成要件。前者指行为人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后者则包括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手段。
- 刑事追诉标准:对于贷款诈骗,《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指出,个人进行贷款诈骗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对于合同诈骗,《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扰乱市场秩序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个人合同诈骗数额在2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
- 民事赔偿责任:除了承担刑事责任外,诈骗行为还可能引发民事赔偿责任。受害人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赔偿损失。
总之,针对贷款诈骗与合同诈骗行为,我国法律设定了严格的惩罚措施,并根据不同情形明确了相应的量刑标准及民事赔偿规则。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应充分考虑行为性质、危害后果等因素,确保依法惩治犯罪的同时维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